困局与破局: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布日期:(2025/7/16) 点击次数:196 |
|
困局与破局: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
民以食为天,粮以田为先。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定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、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。陕西省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探索由来已久,陕北地区始终是全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黄土高原复杂的地形地貌与发展条件,给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了难题,成为全省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极具挑战性的关键一环。 一、建设困境:黄土高原上的重重阻碍 耕地整合难度大。陕北地区山高坡陡,沟壑纵横,先天地理条件致使耕地数量少,连片耕地更是稀缺。区域内单块耕地平均面积小,破碎化程度高,多为坡地、梯田,机械化作业难度大。其特殊的自然禀赋与耕地现状,使得可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地极为有限,加剧了农田整合的难度。 资金投入缺口大。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土地平整、水利设施、田间道路等多项工程,资金需求量巨大。但陕北地区财政收入有限,社会资本因农田建设回报周期长、收益低而参与积极性不高,导致资金投入缺口巨大,资金压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难以回避的困境。 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。陕北地区气候干旱、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,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,耕地多为旱地。解决“卡脖子旱”也是该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。陕西省已提出主推“一户一田+软体水窖+节水补灌+种养循环”和“田块合并+土壤改良+水旱轮作+集体经营”建设模式,以及优先利用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,做好与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的衔接等指导策略,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,仍面临诸多挑战。 建后管护效益低。当前,高标准农田“重建轻管”问题突出,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、资金保障不足、技术支撑薄弱等已成为制约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的难题。陕北地区也存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由于后期管护不力,造成农田质量下降、效益受损等问题。同时,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和技术,难以实现科学地种植和管理,无法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的优势。 二、破局思路:南方地区的成功实践 其一,在规划建设上,摒弃单纯追求指标的做法,不拘于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斑,灵活结合现实地形与耕地分布,优先选择相对集中的永久基本农田和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地块周边,充分利用一般耕地、其他农用地,通过土地平整打造扩充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。同时,结合近期土地整治、复垦项目区新建高标准农田,并划入永久基本农田或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,既盘活存量土地资源,又降低建设成本。 其二,在发展模式上,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,促进农业规模化、标准化生产经营,农文旅融合发展,打造兼具生产功能与田园生态的城市周边高标准农田风貌,如南京市高标准农田与都市CBD同框,无锡市百亩梯田景观,提升农田综合效益。
其三,在监管保护上,打造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护的创新模式,建立高标准农田系统平台,全方位监测农田生态和耕地质量。同时,引入“保险+服务+科技”的模式,购买高标准农田管护保险,不仅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过程中的风险提供了分担方案,减轻了政府和农民的压力。
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困,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,深深嵌入建设进程的每一步。破解这些困境,可以将南方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,因地制宜,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;同时,主抓建设重点,先易后难推进建设,逐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体系,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 员工供稿:规划设计部
|
|
| 上一篇:筑牢安全防线!我公司开展全员安全驾驶专项培训 | 下一篇:从纸质到线上,一次破解土地承包信息勘误纠错难题的实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