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
地址:西安市雁塔区电子

电子西街3号生产力大厦

邮编:710065

电话:029-81779380

029-81779380转802


箱:xatqkc@163.com



政策解读||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(2024-2035年)》

发布日期:(2025/6/9)   点击次数:146

政策解读||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(2024-2035年)》

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(2024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首次以十年为周期系统部署农业强国建设路径。作为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,《规划》提出哪些核心目标?如何破解农业“大而不强”的难题?

一、《规划》出台背景与战略意义

1、为何要建设农业强国

(1)现实挑战:我国农业面临资源约束趋紧(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40%)、国际竞争加剧、产业链韧性不足等瓶颈。

(2)战略定位: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,《规划》明确将其纳入国家安全体系,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

2、目标量化指标

(1)产能保障: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亿吨以上,大豆油料自给率稳步提升。

(2)科技贡献: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23年的63%提高至75%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%

(3)绿色发展: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80%,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负增长。

二、四大核心任务解读

1、任务一: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

两藏战略深化:

(1)藏粮于地:新建高标准农田4亿亩,改造提升5亿亩,东北黑土地保护面积达3亿亩。

(2)藏粮于技:开展种业振兴行动,2027年前实现水稻、小麦等口粮作物品种100%自主可控。

(3)政策创新: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,通过财政转移支付、粮食产销区定向合作反哺粮农。

2、任务二: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

全产业链升级:

(1)前端:建设30个国家级种业产业园,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。

(2)中端:打造100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,发展预制菜、中央厨房等新业态。

(3)后端:建设村村通冷链网络,农产品冷链流通率提升至50%

(4)三产融合:支持休闲农业、数字农业、农业会展经济,培育10万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。

3、任务三: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

(1)卡脖子技术攻关清单::智能农机(丘陵山区适用机型研发)、农业传感器、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等。建设50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,推动AI、卫星遥感技术田间落地。

(2)人才培育:实施神农英才计划,每年培养10万名高素质农民、1万名农业科技领军人才。

4、任务四: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

(1)生态保护硬约束:耕地非农化”“非粮化监测全覆盖,退渔还湖、退耕还湿面积超5000万亩。推广稻渔共生”“林下经济等生态种养模式,覆盖面积达10亿亩。

(2)低碳路径:开发农业碳汇项目,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,试点碳中和农场

三、政策亮点与创新机制

1、“大农业观突破传统边界

(1)空间拓展:向森林、草原、海洋要食物,发展木本粮油、深远海养殖。

(2)资源循环:推动秸秆、畜禽粪污变废为宝2027年形成千亿级生物质能产业。

2、数字赋能新基建

(1)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(卫星+无人机+传感器),实现墒情、苗情、灾情实时预警。

(2)国家级农业大数据平台上线,打通生产、流通、消费全链条数据壁垒。

3、改革攻坚深水区

(1)土地制度:试点宅基地三权分置流转,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乡村产业。

(2)金融创新: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,扩大农业巨灾保险试点,开发气象指数保险等新产品。

四、保障措施:如何让蓝图落地?

(1)组织保障:实行中央统筹、省负总责、市县落实的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。

(2)资金投入:每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至10%,设立1000亿元农业强国发展基金。

(3)法治护航:修订《粮食安全保障法》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》,2025年前完成涉农法规体系更新。

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(2024-2035年)》既立足国情,又对标国际一流,以系统性改革破解农业现代化难题。从藏粮于技低碳转型,从产业融合数字赋能,中国农业正在书写从的跃迁篇章!

员工供稿:规划设计部

上一篇:让点云数据从“沉睡的宝藏”到“工作的利器”! 下一篇:洞见文化遗产数字未来 ——解读《探寻中华文化数字生命力》报告 洞见文化遗产数字未来